你的購物車目前是空的!
在風暴中尋找信仰

文:陳思宏(轉載請著名出處)
《少年Pi的奇幻漂流》——這是一部簡單卻深邃的電影。故事表面平靜如水,實則暗藏驚濤駭浪。寫這篇文章時,我其實猶豫了一下。一來,這部電影並不算舊;二來,關於它的分析早已鋪天蓋地。
但我並不打算寫影評。這不是一篇解析隱喻的文章,也不是電影導覽。我只是想,透過Pi的故事,讓你看見六型內在那些隱微卻深刻的掙扎。
信仰是什麼?是選擇還是依附?
還記得那場餐桌上的對話嗎?
Pi的父親對他說:「你不能什麼都信,因為那等於什麼都不信。你必須選定一個方向,才能驗證它是否正確。」
母親則柔聲地解釋,Pi只是還在尋找自己真正的信仰。
這就是六型的起點——懷疑與尋找。
他們渴望有所依靠。一種高於自己的力量—神明、制度、導師、信條。
不管它叫上帝、阿拉,還是毘濕奴,那個名字並不重要,重要的是「依靠」的感覺。
六型人往往會說:「我只要找到一個能信任的方向,我就能全力前進。」
但困難的是,他們同時也會質疑那個方向是否值得信任。他們懷疑,又渴望相信。相信,又害怕背叛。
依附強者,還是走自己的路?
電影裡還有另一位「主角」——那頭威猛的孟加拉虎。
Pi一開始想要馴服老虎,親近牠,就像六型本能地靠近權威、依附強者。他渴望那份「力量」能填補自己內心的脆弱。這份依附,是對強者的崇敬,也是一種不自覺的投射。
但這樣的依賴是危險的。老虎終究是猛獸,可能一口吞下他。
六型也常如此。他們將安全感寄託在外在的權威上,卻忽略了真正的力量,從來不在別人手中。
外界給的安全感,就像浮木—看似穩固,卻禁不起風浪。
勇氣,不是沒有恐懼
在那場暴風雨裡,Pi站在船上迎著狂風暴雨,而老虎卻蜷縮在一角瑟瑟發抖。那一刻,力量的定義翻轉了。
原來勇氣,不是沒有恐懼;是帶著恐懼,仍然選擇前行。
六型的成長,也在於此。他們終將明白:安全感不是外界給的,是內在建立的。
勇氣也不是盲目的衝動,而是與恐懼共處的能力。當他們能接納自己的軟弱,也就能走出那無止盡的懷疑與不安。
安全,因信仰而存在
電影海報上寫著:「奇幻,因相信而真實。」
我想給六型的一句話:「安全,因信仰而存在。」
信仰不是你手中緊握的證據,而是你心中那股即使看不見,也願意相信的力量。
而這份力量,不必從別人那裡求來,它其實一直都在你裡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