歲月是小偷還是魔法師?

文:陳思宏(轉載請註明出處)

這不僅是一部反映50年代香港社會風貌的經典電影,也是對家庭、個性與成長的細膩描繪。身為香港人,觀看這部片時我感受到一種格外親切的溫暖。而從羅太、羅生到羅進一三個角色身上,我們也能看見九型人格在生活中如何悄悄展現力量與限制。


當「佳」遇到「難」:七型與六型的互補日常

羅太(吳君如 飾)演繹出典型七型的心態:即使生活接二連三出現難題,依然能以樂觀與機智應對:「鞋」這個字,一半是「難」,一半是「佳」。

這句話彷彿就是七型的寫照──總相信困境之後,必有轉機。

七型人活在希望裡,他們渴望美好,不斷前進,對未知充滿期待。而這份動能,也讓羅太在艱苦的環境中,依然能撐起一家人的心。

與之相對的,是六型的羅生(任達華 飾)。他小心翼翼、踏實穩重,總為家庭未雨綢繆。

對六型來說,安全感是一切。他們習慣思考最壞的情況,並設法避免,因此看起來總是較為悲觀。

有觀眾說羅太與羅生是一對完美互補的夫妻。她給他希望,他為她築起現實的底線。

然而,這樣的互補,也需要極大的包容與理解。當兩人看世界的方式南轅北轍時,要如何互相不踩線、不互相否定彼此的信念?

 

似還是互補?親密關係中沒有標準答案

許多人問:「性格相似好,還是互補比較合適?」

我的答案是:不論相似還是互補,親密關係的挑戰都會如影隨形。互補的伴侶容易擦出火花,但也常引發衝突;相似的伴侶默契十足,卻可能一同陷入慣性的盲點。

最重要的,不是性格搭不搭,而是願不願意理解、願不願意磨合

 

生活的破碎,是生命成熟的開端

「銅牌比金牌還難拿,因為我從來沒有拿過銅牌。」這句很臭屁的話,出自於大兒子羅進一的口中。

他是典型的家族英雄,是父母的驕傲、弟弟的偶像,也是老師和同學眼中的模範生。他不只相貌堂堂、學業優良,更是班上的佼佼者。

羅進一展現著典型三型的特質:努力成為第一名,也享受在聚光燈下的感覺。

然而,當他走進女友那個優渥的家庭,看見自己的貧困背景時,那份自信瞬間崩解。他再也無法維持「第一名」的形象,成績開始滑落,笑容也不再如從前。

三型一旦遇到重大挫折,便可能從高能量的行動力掉落到九型的遲鈍與逃避。他們會選擇躲起來,暫時封鎖自我,直到重新找回方向。

 

分享會中,夥伴明德提到:「生活的破碎,是生命成熟的開端。」

每個性格型態,終究都要在現實的洗禮中,學會成長──從被呵護的孩子,變成能承擔人生的成人。

時間無法停留,但性格可以成長。我們無法選擇出身,也無法阻止困境,但我們能選擇如何面對——就像羅家三人一樣,在各自的掙扎與失落中,慢慢學會,怎麼把「難」活成「佳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