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購物車目前是空的!
意志力與本能原力

文:陳思宏(轉載請註明出處)
最近很喜歡這本書──《輕鬆駕馭意志力》。書中透過許多科學實驗,幫助我們更深入了解人的心理機制與行為模式,也提供實用的練習方式,協助提升意志力。其中一篇談到「為什麼人們錯把渴望當成快樂」,深入剖析了多巴胺的作用。這也剛好能幫助我們理解九型人格中「本能原力(Instincts)」的概念。
多巴胺:滿足的是期待,不是真正的快樂
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驗?走進百貨公司的美食街,一聞到麵包香,就被牽著走進店裡;又或者經過鹽酥雞攤,香氣撲鼻,讓你毫不猶豫掏出錢包。
其實,這背後就是「多巴胺」在發功。
當我們遇到讓人聯想到舒適、快樂的事物─無論是食物、香氣,還是折扣標籤,大腦會立即啟動酬賞系統,釋放多巴胺,強烈催促我們:「去!立刻去拿到它!」
但有趣的是,多巴胺帶來的並不是快樂,而是「期待快樂」。它推動我們採取行動,卻未必能真正讓我們感到滿足。這也解釋了,為什麼很多人不斷追逐刺激,卻始終感到空虛。
當這種本能在資源匱乏的時代,能幫助人類生存;但在食物、資訊、娛樂唾手可得的現代,卻容易導致上癮、肥胖與疲憊。
本能原力:我們追求的是哪一種「酬賞」?
每個人對酬賞的敏感點不同。有人對美食與舒適特別渴望,有人對社交互動特別在意,也有人特別重視與特定對象的深度連結。
這正是九型人格中所說的三種本能傾向:
- 自我保護本能(Self-Preservation) 專注於與生存有關的需求:食物、財務、安全、環境舒適感。這類人對氣溫、噪音、隱私等外在條件特別敏感,傾向優先確保自身狀態穩定。
- 社會連結本能(Social Instinct) 著重於群體中的歸屬感與參與感。他們不見得喜歡交際,卻會積極融入團體,希望成為集體中的一份子,並在其中獲得認同與意義。
- 性驅力本能(Sexual Instinct) 渴望與特定對象或事物產生深度連結。不一定是戀愛,也可能是某場對話、一段關係、一本書、一種理念。他們常常散發出強烈存在感,並期待被「真正看見」。
這三種生物性本能是我們的生存所需,然而,當我們失衡時,可能會造成自己或關係上負面影響。
觀察、辨識、整合:本能的平衡練習
與其壓抑這些本能,不如開始「觀察它」。你可以試著問問自己:
- 我是不是特別排斥某些事情的變動?
- 我是否花費大量精力只為了得到某個人的關注?
- 我是不是忙於團體活動,缺少獨處休息的時光?
這些提問能幫助我們釐清,當前的行動究竟是來自真實的需求,還是只是多巴胺驅動下的「慾望假象」。
當我們能理解並整合這三種本能,就能在慾望與意志之間,找到一條清醒而有力量的路。